蝎子的外形特点

时间:2024-06-25 12:29:25
蝎子的外形特点

蝎子的身体有头部、前腹和后腹部三个部分,背部中间有中眼,后腹部是节状的,全身有比较硬的硬皮。

  蝎子的外形特点1

(一)蝎子的外部特征

1、蝎子的外形

东亚钳蝎的成蝎一般体长4~.6厘米(雌蝎约长5.2厘米,雄蝎约长4.8厘米),躯干的背面,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成灰褐色和紫褐色,其余部分均为黄橙色。躯体分为头胸部、前腹部、后腹部三部分。

头胸部和前腹部统称为躯干部,成扁平长椭圆形,后腹部成尾状,俗称尾巴,实际上它并不是尾巴,因为尾巴里面是没有消化道的。整个体形似琵琶。

2、雌雄蝎子的区别

蝎子雌雄异体,成蝎的两性差别较为明显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(1)、体长体宽不同。雄蝎体长4~4.5厘米,体宽0.7~1厘米;雄蝎体长5~6厘米,体宽1~1.5厘米。

(2)、角须的钳不同。雄蝎角须的钳比较粗短,雌蝎角许的钳比较细长。

(3)、躯干宽度和后腹部宽度的比例不同。雄蝎上述比例之比不到2,二雌蝎比例则超过2.5。

(4)、胸板下边的宽度不同。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,雌蝎的胸板下边较宽。

(二)蝎子的生活习性

  

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,因而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。

1、栖息的环境

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、潮湿的地方,常潜伏在碎石、土穴、缝隙之间。

它喜欢安静,清洁、温暖的环境,对声音呈负趋性,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。蝎子喜欢清洁,遇到农药、化肥、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,会远远避开。

2、活动规律

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,在立冬前后入蜇,翌年清明前后出蜇,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。蝎子冬眠时,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,缩拢附肢,尾部上卷,不吃不动。

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,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,极少出来活动,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,凌晨2~3点返回窝穴内栖息。.

3、捕食习性

蝎子为肉食性动物,主要捕食蜘蛛、蚴蜒和蚊类、蝇类多种昆虫。

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:鲜活,体软多汁、大小适中、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,无特殊气味。

蝎子视力很差,基本上没有搜寻、跟踪、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。

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,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,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,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。

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,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,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8~9个月。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。

4、水分

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,水分缺乏,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。

蝎子体内的'水分不停的消耗着。

其消耗方式有3个:

一是体表散发水分,

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;

三是通过呼吸散失水分。

因此蝎子需要不停的从外界获取适量水分以维持自身的体液平衡。

蝎子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水分:

第一、通过进食获取大量水分,

第二、通过皮肤吸收活动范围内的土壤及空气中的水分;

第三、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,蝎子也直接饮水。其中前两者是蝎子水分的主要来源,因此当环境湿度正常,食物供应充足时,蝎子不需要饮水。

5、温度

蝎子是冷血动物,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。

蝎子在-2~42℃之间可以生存。但是-2~0℃、40~42℃时,蝎子仅能存活5个小时左右。

蝎子冬眠的温度为2~7。当温度长期高于7℃时,蝎子冬眠不安,体内新陈代谢加快,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。

蝎子在12℃以上开始活动。在12~39℃时,蝎子的交配、产籽才能进行,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。蝎子处于42℃以上的高温下,活动很快失序,继之昏迷,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。

6、湿度

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,环境温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活。

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:

(1)土壤湿度。

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。正常湿度为15%左右。

(2)大气湿度。

大气湿度又称相对湿度,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,正常湿度为70%左右。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。

一般说来,蝎子活动的场所要偏湿一些,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干燥些。

7、种内竞争

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反映,对维持生态平衡、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。

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蝎子之间的互相攻击,大攻击小,强攻击弱,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等。

  

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(1)严重缺食缺水;

(2)相互干扰严重;

(3)温度、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;

(4)争夺空间;

(5)争夺配偶。这些问题我们搞清楚了,处理得当,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

  蝎子的外形特点2

成年蝎子的理想体长在55mm左右,外形与琵琶十分相似。蝎子的寿命为5-8年。蝎子的体节非常明显,整个体表覆盖着高度几丁质的硬壳。

它由头部、胸部和腹部组成。

它的身体呈黄褐色,腹面和附肢颜色较浅,后腹部第五节颜色较深。蝎子是雌雄同体的,形状略有不同。

头部由六节组成,呈梯形,背部覆盖着头上的钉,钉上密密麻麻布满颗粒状突起。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,前端两侧有三对侧眼,有六对附肢。

第一对是帮助觅食的整肢,第二对是长而厚的角须,看起来像蟹爪,用于捕食、触摸和防御,而其他四对是行走的脚。嘴位于腹侧前腔的底部。

  

前腹宽,由7节组成。腹部后面是一个长而灵活的部分,由5节和一根尾刺组成。第一节,有生殖器官,覆盖生殖孔。雌蝎能从生殖孔产下幼蝎,雄蝎能从生殖孔产生精棒,精棒与雌蝎生殖孔相交。

蝎子引种技术

1、引种时间:

常温保存蝎子的.引种时间应安排在春末夏初或秋季。其中在春末夏初引进,因为此时冬眠的蝎子已被蛰过“春死关”,成年母蝎子已进入怀孕期,当年就能产仔。可以受益于当年的引进。

2、养殖蝎子的来源:

一是捕捉野生蝎子或买回野生蝎子进行养殖。二是从人造蝎子养殖单位或个人处购买。对于第一个饲养者来说,不宜饲养野生蝎子。

3、繁殖蝎子的选择:

在引进繁殖蝎子时,应根据需要选择幼蝎、成蝎或孕蝎。蝎子应育成体格健壮、体色鲜艳、活泼、性欲强的品种。

母蝎子应该是体长4.8cm以上的大蝎子,四肢无畸形,身体强壮,动作敏捷,休息时后腹部卷曲,前腹部增大,皮肤有光泽。

一般春季的母蝎子,只要前腹丰满饱满,呈浅灰色,体长5cm左右,产仔率相对较高,产期较早。

体型矮小的母蝎,即使肚子大,颜色正,也不宜轻易选择配种,因为其配种期往往较晚,达不到配种要求。

4、雌雄搭配:

有些养殖户在引进时为了得到更多的幼蝎,只选择母蝎而不选择公蝎,这是错误的。根据蝎子的交配规律,雌雄蝎子的比例为2-31。

5、养殖蝎子的运输:

一般引种工具为纸箱和无毒编织袋,装运密度以每袋500只为宜。运输时,将蝎子装入干净无损的编织袋中,然后扎好口,再装入底部有海绵或纸板和纸球的纸箱中。然后在纸箱里放一些湿海绵块,调节纸箱内的湿度。

此外,应在纸箱上部周围打几个通风孔,以便通风。运输过程中避免剧烈振动。夏季注意高温防护,冬季注意防寒。

蝎子在室温下繁殖

1、光照:

蝎棚要建在地基高、日照充足的地方。有阳光的地方,蝎子很少发病,螨虫也无法生存。

2、湿度:

蝎子体内的水分含量约为体重的40%。一般不会因为缺水而产生生理疾病。在雨季和旱季,可以在蝎笼上方的蓄水池中加水,使窝土湿润。大雨时,用塑料布盖好蝎棚,防止棚内积水损坏蝎笼。

记住:蝎子是通过吸收水分来补充水分的,不适合直接喝水。蝎子活动场所宜微湿,空气相对湿度80%。

窝内湿度不宜过高,冬眠时应避免冻害。湿度应在10%-12%。窝土的含水量将直接影响蝎子的生存。

3、温度:

蝎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20-39之间。温度在20-39之间时,食欲旺盛,生长速度快,蜕皮顺利,是交配繁殖的适宜温度。

自然繁殖的蝎子必须在春末秋初用塑料布加热,以缩短冬眠时间。当温度低于10时,蝎子停止生长并冬眠。如果温度在8到15之间,蝎子似乎不睡觉而睡觉,有时还会动。

春天蛰人后,蝎子大多干瘪,尾大无尾,行动迟缓,食欲不振,死亡率高。3-6是冬眠温度。

4、饲料:

蝎子喜欢吃高蛋白、低脂肪、柔软、多汁、身体活跃的昆虫,不喜欢腐烂、死亡、无光泽的昆虫。

黄粉虫繁殖快,生长周期短,对饲养设备要求低,饲养方法简单,营养丰富,是蝎子的饲料。土鳖虫和捕鼠器只能作为补充

实践证明,养蝎子需要两年时间,效益逐年可见。为了节省日常开支,第一次养蝎子的人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喂蝎子。

  

有广告称,蝎子每年可繁殖3-5只胎儿,每只产生50多只胎儿,可成功回收。半年后蝎子就可以长大了,可以卖了,可以赚大钱,很快受益。

这些都是夸大宣传。无论采用哪种养殖方式,都要根据蝎子的生存特点和生活规律进行蝎子养殖。只有刻苦钻研育种技术,不断创新,精益求精,持之以恒,才能有大的收获。

《蝎子的外形特点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